校园快讯
日期:2025-09-16浏览:次
9月14日,由《法学研究》编辑部主办,河西学院、甘肃政法大学和西北师范大学法学院共同承办的2025年《法学研究》青年论坛“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建构中的标识性概念——基于学术史的考察”在河西学院举办。来自全国各地20多所高校的4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
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李广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一级研究员、《法学研究》主编陈甦教授出席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编审、《法学研究》副主编冯珏主持开幕式。
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李广致辞
李广在致辞中全面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办学特色和法学教育方面的经验和成果。他指出,河西学院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自强不息、备受青睐、未来可期、肩负特殊使命的高校,学校坚持“立足河西、面向甘肃、辐射周边”的办学定位,为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在推进人才援疆和对口支援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他表示,河西走廊不仅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见证地,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通道,孕育了丰富的西部法治建设经验,对本次论坛主题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本次论坛为青年学者提供了交流平台,旨在鼓励他们立足中国实践、提炼中国概念、讲述中国法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一级研究员、《法学研究》主编陈甦致辞
陈甦在致辞中回应了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建构的背景与时代需求。他指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建构需要理顺几个关系:一是关注和强化法学与法学之外的语言学互馈关系,二是关注法学各个知识体系间的互融关系,三是关注不同知识体系之间的互译关系。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建构经历了长期的实践过程,未来,这一过程仍将继续,青年学者则是主力军。
本次论坛分开幕式、论坛发言及闭幕式三个环节。与会青年学者围绕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大家一致认为,在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建构中,标识性概念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相关研究应秉持立足中国国情、研究中国问题、服务中国实践的宗旨,聚焦法治实践中的新型、复杂问题,以高质量法学研究助力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建构,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闭幕式上,《法学研究》常务副主编、编审谢海定,河西学院法学院负责人致闭幕词。谢海定对本次论坛的研讨价值给予充分肯定,鼓励青年学者持续开展相关研究并踊跃投稿。
本次论坛的举办,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面依法治国理念的有益实践,对于增强公众参与和监督,加强基层立法工作的协调和配合,促进基层立法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为法学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法学院将以此论坛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各位专家学者和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学院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建构贡献河西学院力量。
供稿:法学院